1、位置:
自曲池至手指梢。
2、手法:
先以右手,拿患病寶寶左手四指不動,再以左手四指從曲池起,按之、跳之、至總筋處數次。再拿住患病寶寶陰池、陽池二穴,然后右手將患病寶寶左手四指向上往外,一伸一屈,連續操作20-50次。
3、功效:
行一身之氣,清肺化痰。
1、位置:
手掌面,掌心的周邊。
2、手法:
以掌心(勞宮穴)為圓心,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2/3和外1/3交界點為半徑,畫一圓,八卦穴即在此圓上,約100-300次。
3、功效:
順運治寒,開胸膈,和五臟;逆運治熱,降胃氣,消素食。適用于咳嗽、痰喘、胸悶、呃逆、嘔吐、泄瀉、食欲不振等癥。
1、位置:
從兩脅至肚角。
2、手法:
令人抱患病寶寶與懷中,最好能將患病寶寶兩手交叉搭在兩肩上,或者仰臥,兩手上舉至頭部,醫者以兩手從患病寶寶兩脅部搓摩至肚角,約50-100次。
3、功效:
順氣化痰、除胸悶、開積聚。
1、讓寶寶多飲水,尤其是涼開水,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。多飲涼開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,容易被咳出,利于止咳和祛痰,有利于局部炎癥的消除。
2、可以利用熱水上升的水蒸氣通過鼻翼的一張一翕來稀釋痰液,每次持續20分鐘左右。家長在治療過程中要做好防護,以防寶寶燙傷。
3、將五指稍屈,握成空手拳狀,輕輕地拍打寶寶前胸及側胸背部,兩側交替進行。拍背法能促使寶寶肺部和支氣管內的痰液松動,而且可促進心臟和肺部的血液循環,使疾病能早日痊愈。
相關百科
相關文章
還沒有人評論哦,趕緊搶一個沙發吧!